首页 > 知识技巧 > 知识技巧 > 三星Galaxy C55 5G评测 高颜值实力派

三星Galaxy C55 5G评测 高颜值实力派

发布时间:2024-05-21 22:57:00来源: 15210273549

说起安卓机皇,大家往往都会想到三星Galaxy S系列。三星的旗舰手机在用料和用户体验方面,确实做到了天花板级别。其实,除了旗舰手机,三星的Galaxy C系列手机一直以来也是三星的畅销机型,该系列主打中端,在影像、屏幕、外观等方面也有不错的表现,三星用高品质的产品给了用户更多的选择空间。

近日,三星官网上架了全新机型Galaxy C55 5G,起售价为1999元,中关村在线也第一时间拿到了这款三星新机。话不多说,我们直接进入评测。

1 外观:高颜值好手感

不得不说三星手机的颜值真的超高, Galaxy C55 5G采用了和本家旗舰手机相同的设计语言,拥有缤纷橙和风尚黑两种配色,我手里的是缤纷橙配色。手机背板主打简约风格,第一眼看上去就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拿在手里自己把玩,可以感受到素皮后盖和两条缝线的高级感。


Galaxy C55 5G的摄像头模组部分采用了无模块设计,全面贯彻简洁化的设计语言。三颗镜头采用竖向排布,与背板无缝衔接,在当今的手机市场中辨识度很高。


在中框设计方面,三星Galaxy C55 5G采用了圆润设计风格,握在手中贴合感更强,更舒适,180g的机身拿在手上也不会感到很坠手。

回到正面屏幕,Galaxy C55 5G搭载了一块6.7英寸的Super AMOLED屏幕,高亮度模式(HBM)1000nit,支持120Hz自适应刷新率,即便在大太阳底下也能显示清晰。三星作为世界知名的屏幕供应商,自家手机的显示素质可以完全放心,6.7英寸的屏幕也是我认为刚刚好的屏幕比例。


并且,Galaxy C55 5G的护眼屏可大幅减少蓝光辐射,在保障准确还原色彩、呈现丰富的细节的同时,最大程度的保护使用者眼部健康。我使用了Galaxy C55 5G看了一下午视频,也没有出现眼睛干涩的情况。

2 影像:全天候记录美好生活

在影像能力方面,三星Galaxy C55 5G的表现还是非常亮眼的。该机后置5000万像素高清三摄组合,支持VDIS视频稳定和大角度OIS光学防抖技术,并且三星在软件层面的优化,大幅提升了用户的拍照体验。下面通过实拍样张,我们来感受下Galaxy C55 5G的实际影像能力。

从样张中可以看到,其5000万像素的主摄镜头支持大角度OIS光学防抖技术(1.5°),样张色彩呈现真实,细节表达丰富,甚至到了影像旗舰级别。大角度OIS光学防抖技术有效提升了成片率,即便没有"铁手"也能拍摄出稳定的照片。


1200万像素的超广角镜头的画质表现也比较惊艳,样张没有出现畸变的问题。

 

知识技巧更多>>

黄仁勋盛赞中国车企;上汽和华为将正式官宣合作? 沃尔沃汽车2024年全球销量同比增长8%,电气化车型销量大增33% 2024美国车市微增2.5%重回1600万辆,本田首超Stellantis进前五 首批比亚迪皮卡抵达澳大利亚 准车主:领先柴油皮卡好几年 小鹏P7+车位到车位功能即将上线,XOS 5.5.0版本带来多项智能驾驶升级 港A新能源汽车股大涨,政策利好助力销量攀升 2025年,别克GL8又来了新对手 外观/续航升级 提供普通版和Coupe版 新款斯柯达ENYAQ官图 2025年,为何车企都开始卷大车了? 2024款长安林肯飞行家新车商品性评价 定义风格越野新品类,iCAR V23成都正式上市 售价9.98万元起 上汽通用五菱成为首个累计产销量达3000万辆的中国品牌车企! 中大型SUV热潮来袭!12款新车2025年将上市 17.28万元起 零跑C16 580长续航上新 “四赛道”飘红,2024年奇瑞汽车破浪前行 一汽-大众ID.4 CROZZ 2025款焕新上市,一口价14.99万元起! 约合人民币56万元起 凯迪拉克VISTIQ海外上市 有望2025年引入国内 最快明年6月上市 小米YU7实车现身 标配激光雷达? 纯电续航73km 丰田埃尔法/威尔法插混版发布 约合人民币50万元起 20.28万元起 丰田凯美瑞光辉版上市 配哑光灰车漆 浓浓低趴范儿 Mansory爆改劳斯莱斯库里南 动力大幅升级 约合人民币29.5万元起 日产全新楼兰海外售价公布 告别V6发动机 轴距增加70mm 全新现代帕里斯帝更多信息曝光 三种动力可选 限时售价13.59万元起 领克Z20上市 续航530km imec推出采用无铅量子点光电二极管的SWIR传感器 将惠及自动驾驶 汽车后视镜供应商镜泰拟收购汽车和消费电子制造商VOXX 试驾ID.与众,降价后性价比进一步提升? 换装全新设计语言 丰田全新RAV4渲染图曝光 限量66台 奥迪RS6 Avant GT将12月26日预售 日产与本田合并,喜讯还是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