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学习 > 生活学习 > 海尔生物2024上半年新产业增超22%,“内外兼修”打开发展新格局,穿越周期彰显成长韧性

海尔生物2024上半年新产业增超22%,“内外兼修”打开发展新格局,穿越周期彰显成长韧性

发布时间:2024-08-27 17:04:36来源: 13041198719

日前,海尔生物(688139.SH)发布了2024年半年度报告。

2024年上半年,受低温存储行业疲软和用户订单延迟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海尔生物在同期高基数的基础上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20亿元,同比略降3.69%,环比去年上半年增长21.38%,业务逐渐回归正常发展轨道。

同期公司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4亿元和2.12亿元,环比去年下半年分别大增84%和107%,展现出了强劲的经营韧性;上半年毛利率为48.3%,主要由于执行财政部新会计准则导致会计政策变更,保证类质保费用计入营业成本,若按同口径还原,公司毛利率为50.1%,第二季度环比第一季度仍在提升。

同时,公司新产业表现仍然亮眼,上半年新产业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进一步提升至42.63%,同比增长22.69%,环比去年下半年增长21.22%,也为长期增长注入了充沛动力。

东吴证券朱国广团队8月23日报告指出,按生命科学领域行业管理,下半年收入体量一般高于上半年,从半年报表现来看,海尔生物已逐步走出低谷,展望2024年下半年有望环比进一步好转。

突破疆界,坚持创新穿越行业周期

作为一个知识密集、创新密集、资本密集的产业,医疗器械行业已经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之一。如何穿越一个又一个经济与行业周期?如何在变局中拥抱不确定性,实现转变、突破、顺势而为?这都是摆在医械企业面前的难题。

想要在行业波动中依然占据行业前沿,创新注定是第一性。或者换句话说,创新是支撑医械企业穿越周期的最底层力量。

海尔生物深谙这一点。

今年上半年,海尔生物研发投入1.43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11.73%。持续不懈的研发创新与投入,不仅为海尔生物铸就了更高的技术护城河、更具优势的产品市场竞争力,也为整个医械行业带来了更多创新成果的诞生。

海尔生物还在持续升级UADV(用户参与设计、用户参与验证、用户参与应用)开放式研发模式,这为公司研发效率的提升和技术成果快速产业化提供了有力支撑:上半年公司新品上市及时率提升了12%,新品上市达标率提升5%。

根据半年报显示,目前,公司已经形成短中长期研发梯次布局,并在十多类核心模块上实现自主可控;累计32项成果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成果,牵头或参与起草国家/行业/地方团体/CQC技术规范等标准47项,8类产品方案在行业内达到引领示范作用。

不懈的技术投入和高瞻的研发模式及布局,在海尔生物的业务突破上亦能看到回报。上半年海尔生物凭借生物样本库场景方案的持续创新,接连突破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大连石化研究所等多个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项目,上半年新增订单更暴增2倍。海尔生物的医院用药自动化业务同样增长强劲,上半年全自动配液机器人等新产品方案落地近50家医院,半年营收规模已经超越去年全年水平,上半年新增订单同比增长2倍;公卫、浆站的耗材和数字化服务业务也在持续复苏。上半年,公司生命科学和医疗创新领域收入分别达6.07亿元、6.12亿元。

而在内部层面,公司亦在寻求提质增效,推进以用户为中心的研发、采购、制造、市场、售后等各节点全流程数字化建设,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优势。上半年,海尔生物整体采购平均效率提升20%,生产效率提升10%,市场不良率下降18%,服务附加值显著增强,用户满意度持续提升。

内生外延,夯实多品类发展新格局

如果说上述的种种创新,是一家企业成长所必需的“修炼内功”,那么外延式发展就是企业实现快速扩张的必由之路。

不久前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提出“支持科创板上市公司开展产业链上下游的并购整合、支持科创板上市公司收购优质未盈利‘硬科技’企业、支持科创板上市公司聚焦做优做强主业开展吸收合并”,一举点燃了科创板公司的并购整合热潮,我国科技创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资源优化配置有望进一步完善。

不过,不同于很多企业选择的多元化并购之路,海尔生物除了高质量的并购之外,也极为看重基于自身生态的投后整合。公司秉持着“同心圆”整合并购策略,确保投并公司的持续发展,在加速战略布局拓展的同时,实现业务间的互补协同。

当前,海尔生物的外延并购差异化整合策略成效已经显现,并购标的的成长与业务融合进展顺利。

例如今年上半年,通过上海元析仪器并购落地,海尔生物正式迈入了分析仪器赛道,进一步夯实多品类发展新格局。该企业不仅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微波消解仪、TOC分析仪等多个领域拥有领先产品,还建立了广泛的销售与服务网络,覆盖30个地区,远销至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收购保留了元析仪器创始团队30%的股权,旨在通过激励机制促进双方共创共赢。

金卫信已与海尔生物疫苗城市网业务形成深度协同,数字化公卫平台竞争力持续增强,上半年收入增速超30%;康盛生物更是完全融合于海尔生物的研发、供应链、市场等,上半年收入实现4倍增长,其中协同效应产生的收入占比超过60%,更在海外市场取得了突破。

可以看到,海尔生物的“同心圆”体系的确已结出硕果,收购标的的表现均已验证了公司的整合发展能力。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行业周期波动、非存储产品品类不断丰富的背景下,海尔生物仍旧保持着50%上下的较高毛利率水平,这也进一步证明了公司的把控与布局水平。

扩张全球化新版图,开启广阔向上空间

在近年的全球医疗装备百强企业榜单中,有愈来愈多的中国厂商名字出现,排名站位也在逐步攀升。“对于医疗器械企业来说,国内市场解决吃饭问题,海外市场解决吃肉问题。”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王俊峰曾指出。的确,对于国产医械厂商,特别是像海尔生物这样已经有所成就的医械公司而言,不论是寻求更广阔的市场,还是为了应对国内市场的压力竞争,出海都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海尔生物一直在坚持深化直面用户的全球市场体系,提升场景方案的交互、定制和交付能力。今年上半年,公司服务收入占比提升至17.50%。

具体来看,上半年公司国内市场实现收入8.92亿元,同比增长6.93%,客户数量拓展与单客户价值提升均已兑现。国内市场在夯实网络体系建设的基础上,聚焦终端用户从传统单品向场景方案需求转变的趋势,抓场景机会能力不断增强:上半年场景方案类业务收入增长近1倍,场景方案类用户数增加超20%,其中TOP用户数量呈现翻番增长;单用户价值持续提升,其中场景方案用户单用户价值量提升超60%。

至于海外方面,受海外项目类业务订单延迟交付影响,海尔生物上半年海外市场实现收入3.28亿元,同比下降24.17%。

不过好转信号已经出现,今年上半年,海尔生物超低温和低温产品保持正增长、药品箱等恒温类产品双位数增长;第三季度以来,海外项目订单交付速度开始加快,公司预计下半年表现有望反弹;截至第二季度末,项目类业务商机空间超10亿元。

在覆盖150多个国家和地区800多家网络体系的基础上,海尔生物还在海外聚焦“一国一策”本地化布局,针对性的布局有望进一步夯实公司的市场竞争力。目前,海尔生物已经形成以美国、英国、荷兰、新加坡、越南等国家为核心辐射周边的当地化团队;上半年新增21个产品型号认证累计400余个,推动海外场景方案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上半年公司欧洲和亚太区域收入合计增长超30%。

可以说,这一轮医疗凛冬周期让整个行业都噤若寒蝉。在宏观环境和产业阵痛期面前,企业的经营波动在所难免。但短期的业绩变动无法代表一家公司的无能,更难以改变长期稳定向好的趋势。进一步而言,财报体现的主要是一家公司过去的成绩,更重要的则是在其中发掘未来长期发展的蛛丝马迹,发掘公司的内在价值。

眼下,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了必须回答好的时代命题,创新正逐渐奏响强音。与此同时,医疗产业自动化、数字化浪潮正在快速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的政策东风更添了一把助力。作为既是科创板公司、又是医疗器械赛道佼佼者的海尔生物,这是一次进一步打开长期成长空间的历史机遇。

翻阅海尔生物过往动向可以看到,上市以来,海尔生物研发投入资金已从2020年的1.51亿元逐年增长至2023年的3.21亿元,翻了一倍不止,充分体现出公司对创新的重视和把握机遇的决心,真真切切做到了“和时代同频”。公司服务类收入占比已从2020年的3.02%提升至2023年的17%,则进一步构成了公司以EPS模式获得客户认可度的一大重要优势。与此同时,公司非存储新产业开始崛起,收入与占比持续提升,成长曲线逐渐明晰的同时,更逐渐成为公司增长的另一大引擎;而“价值共创”的并购之路,则让海尔生物实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能,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更多可持续动力……

每一轮周期何尝不是对产业的考验,大浪淘沙后注定会有淘汰者折戟沉沙,更会有成功穿越周期的玩家一跃成为新的行业引领者。将视野拉长回溯历史,寒冬总会过去,优秀企业在变局中也能保持清醒,充分认识到环境变化的客观性和不可抗性,积极调整经营策略,提高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待到行业迈过阵痛期,那些具备成长韧性的玩家们的长期价值势必能得到进一步释放,而海尔生物正是其中一员。

生活学习更多>>

比亚迪夏部分配置曝光 将于今晚上市 丰田汽车公司投资日本航天初创公司Interstellar 生存压力之下,日本汽车制造商将更紧密合作 小鹏汇天“陆地航母”飞行汽车海外首秀,计划2026年量产交付 吉利帝豪推出限时优惠活动,一口价仅4.89万元起! 哪吒汽车调整渠道:直营店缩减,转向经销商模式 领克07 EM-P新春钜惠:13000元红包+5年NOA服务+0息金融方案 极氪007GT官图发布,第二季度上市,续航达870公里 月销破万,增速迅猛 方程豹凭销量口碑成最强硬派新势力 宏光MINIEV四门版配置公布 开启代步车2.0时代 上汽通用五菱2024年售134万余台,销量连续第三年下滑 2024车市盘点之理想汽车,年销超50万台,成在增程败给纯电 启源C798,能做15万级的理想L6吗? 汽车市场“红海”,领克凭什么再创历史新高? 限时补贴兜底价6.49万元起 东风风神2025款皓瀚正式上市 不耍酷,不玩虚,体验昂科威Plus -30℃的从容不迫 纯电续航235km 星海S7增程版12月21日预售 纯电版指导价11.98万起 配专属套件 GMC Yukon Denali 25周年纪念版发布 升级24英寸轮毂 明年底停产 铃木Swift Sport最终版发布 售价约合人民11万起 配2.8T柴油动力 2025款Land Cruiser欧洲上市 约合人民币64.7万元起 78.8万元起 蔚来ET9正式上市 配线控转向/天行底盘 最高续航650km 预售价14.88万元起 蔚来萤火虫正式发布 呆萌感十足 14.99万元 东风风行星海S7 650至尊版上市 增程版同步预售 对标比亚迪海豚 埃安AION UT将于1月6日预售 续航420km 传特斯拉正在与奥斯汀讨论自动驾驶技术 换2.5T动力 现代全新帕里斯帝更多信息曝光 上汽大通星际X上市 售价15.58-32.28万元 梅赛德斯-AMG新跑车假想图 不带油箱的电车,不是好电车? 卖电车,“同质化”才是最大的车企倒闭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