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一场关于中大型SUV的“大车混战”即将拉开序幕。
2025年1月3日,刚刚进入新年节奏,领克就率先打响了新品发布的第一炮。作为领克的旗舰车型,正式亮相的领克900不仅是领克迄今为止最大的车型,也是其进军大型豪华SUV市场的标志性产品。
在外界看来,这是一款新上马的“9”字辈车型,未来除了去和揽胜这样的豪华品牌竞争外,更多的还需要面对来自新势力的压力,包括问界M9、理想L9等等。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大型SUV市场都被传统豪华品牌所垄断,自主品牌偶有车型涉足,在全面迈向高端化的路径上,也仅仅是在中高级轿车市场大下功夫。中大型SUV市场可以说一直是个“灰色地带”。
从2021年开始,以理想问界为代表的新势力,通过电动化、智能化的加持成功打破了豪华品牌对于这一市场的垄断,并进一步推动了这一市场,培养了不少中大型SUV的消费习惯。中国消费者再一次意识到“三排大空间”SUV到底有多香?
在中汽协统计的数据中,2024年中大型及大型SUV市场累计销量超过126万辆,同比大增62%。这中间除了伴随豪华品牌的份额收缩外,也在极大程度上扩大了市场。
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25年一场关于中大型SUV的“大车混战”即将拉开序幕。
“大车混战”
除了刚刚发布的领克900外,在未来的一年里,像领克900这等尺寸的大车还有十几台。包括25年上半年上市的问界M8、深蓝S09、比亚迪 唐L、腾势N9、昊铂HL、奇瑞风云T11,以及银河星舰 9、小鹏G01、极氪EX1H、小米N3(亮相)……
从价格区间上看,这些车型基本都处在30万元-50万元的价格区间内,由此也代表着自主品牌新一轮的冲高之路。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自主品牌的价格天花板仅仅停留在20万元左右。依靠某几款中高级轿车,自主品牌偶有突破但在现实的销量下再次退败下来。
这一轮在华为、理想开过一个好头后。中大型SUV细分市场开始趋之若鹜,一众品牌都开始有信心在此处占得一席之地,并以此实现品牌高端化的战略路径。
据推测,2025年中大型及大型SUV的市场规模还将扩大至200万辆。
在动力形式上,这一系列的车型基本上被分为了两个阵营。一边是以理想华为为代表的增程派,后来者包括深蓝S09、奇瑞风云T11小鹏G01甚至小米N3也要开始布局增程并搭载在这款全新的大型SUV身上。
吉利系中不管极氪、领克还是银河都用了集团体系的插混,此外比亚迪在中大型SUV身上同样是DM-i开路。
在这一领域,问界以及华为都依靠增程打开了市场,可以说增程路径是一条已知的可行方案。甚至于零跑通过打造一系列低价位的同质化产品也实现了销量的爆炸性增长。2024年全年,零跑汽车累计交付近30万辆,同比增长超100%。目前,已经连续两个月交付突破4万辆。
C10、C11、C16几乎是理想L系列的翻版,但就在同样的尺寸级别中,零跑把价格区间打下了三分之一。
零跑汽车高级副总裁曹力表示,“零跑不排斥‘小理想’的称呼,而且目前不计划进军30万元以上市场,而是将重心放在更为广泛的大众化车型上,以在最大容量市场中稳固地位。”
意思表达得相当明白,零跑就是要做理想的平替。面向更加广泛的市场空间,平替往往代表着更庞大的消费群体。
但在2025年要发布的一系列车型中,几乎所有人都怀揣了一个高端化的梦想,把价格定在了30万元以上的区间。有种“不高端,宁勿死”的思想觉悟。
另一方面,在这一细分市场,插混还没有经历过系统的市场考验。从经验上看,插混要比增程的制造成本更高,也不可避免地在售价上有所体现。但插混带来馈电动力以及能耗上的优势或许也是另一个机会。
目前,这也是包括问界理想在内的一些痛点和短板。但在另一个角度看,问界以及理想在智能车机以及智能驾驶等智能化配置上不仅仅对标传统豪华品牌优势巨大,几乎是国内天花板的存在。
各大自主品牌进军中大型SUV能够打出的关键性的牌张到底是什么?如果不能像零跑想得那么明白做得那般通透,没有价格优势的他们又该如何面对竞争?
毕竟传统豪华中大型SUV面临的竞争,不是更好的中型SUV,不是更大的SUV,不是智能新能源SUV,而是聚齐了所有这些要素、彻底改变这个价位消费观念的全新形态产品。
在这一领域,自主品牌占尽优势。但在互相的内卷中,谁能够突出重围,靠的还是长板效益。谁价格最便宜、谁车机最好用、谁智驾最高级、谁续航最长油耗最低……
这些在消费者心中的关键要素并不等同于各家发布会上的PPT表述,而是一项非常客观的用户认知。如何率先占据用户心智,让消费者在回答这些问题能够条件反射般联想到品牌身上,是个企业需要思考的地方。
历史不断重演
事实上,今天这场关于中大型SUV的内卷与国内2016年紧凑级SUV的混战如出一辙。在那个神车荣耀还属于哈弗H6的年月里,紧凑级SUV市场也成为了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最早开始较量的地方。
2017年,乘用车共销售2471.83万辆,同比增长1.40%,增速比上年回落13.53个百分点。其中,SUV销售1025.27万辆,同比增长13.32%。要知道,在整体车市低迷的环境下,在2016年SUV销售了904.70万辆(同比增长44.69%)的基础上,还能达到同比两位数的增长,火爆程度令人咋舌。
用当时多位车企高管的话说,只要推出的SUV有性价比就不愁卖,甚至月销破万都很正常。
2016年紧凑级SUV市场共统计推出新车164款,2017年同样达到140款。哪怕是在2018年国内车市一夜入冬,SUV市场也没了往日的增长态势,但各大汽车厂家依然推出了300余款SUV新车,而紧凑型级别就占据半壁江山。
SUV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市场迅速崛起,首要原因在于其无与伦比的实用性和多功能性。相较于小轿车,SUV拥有更高的离地间隙、更宽敞的车内空间以及更强的通过性,这些特性使得SUV能够轻松应对城市复杂路况及偶尔的户外探险需求,如郊游、越野等。
对于追求生活品质与自由度的现代家庭而言,SUV无疑是理想的选择,能装更多的东西。这些特征都逐渐汇聚成了中国汽车消费习惯。近期,小鹏汽总裁王凤英也对媒体表示:“中国汽车消费特征有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爱面子,不光光是空间,什么都要大的,大就是一切。”
在消费升级以及二胎放开多娃家庭比例提高后,当前中大型SUV市场的走热其实依旧是当年紧凑级SUV爆红的一次延续。
只不过今天的消费者需求进一步变多了,当年追求的可能是1.5T加8AT。现在要的是冰箱、彩电、大沙发,要三排空间、要语音交互、要智能驾驶……
早在十年前2014年9月份,苹果在发布iPhone6和iPhone6 plus的宣传语就用上了“Bigger than bigger”,大陆官网译为“比更大还更大”,港台官网则译作“岂止于大”。从这一点或许就早早地写清楚了中国用户的消费习惯。
在当年自主品牌布局紧凑级SUV对标合资品牌的过程中,绝大多数爆款车型主打的还是一个性价比,在产品相当的条件下给出了巨大的价格优势。后来也迫使合资品牌不得不放下了加价卖车的身段。
如今这一批进军中大型SUV的自主品牌们很大程度上对标的并不是传统豪华品牌,如果在PPT上只是彰显与这些豪华品牌的优势,那大概率在市场竞争中会败下阵来。
如同在当年的环境下,事实上大部分新发布的紧凑级SUV都是对照哈弗H6做的产品标定,并不是途观、逍客、CR-V。
毫不客气地说,自主品牌进军中大型SUV,还得向理想、问界看齐。